![]() 時節入秋,走在台大校園中,陽光照著人時仍覺暖熱,樹蔭深處也漸有陣陣寒涼流出。樓仍是樓,湖仍是湖,學子們煦來攘往笑語晏晏,校園的風景卻如老僧入定般,淡然不覺時光遷移。 校園是屬於學生們的,青春怒勃,肆意揮霍,想來最是讓人羡妒。綠意蔥蔥的校園,青澀未熟的學子,十分合拍。有多少人離了校園就再難續上一段青翠?或有人覺得未熟就該捂著藏著,可是青春有時,自有它應得的恣意樣態,且欣賞它吧!躁動不耐也好、橫衝直撞也罷,就像校園裡的花木草地,不是觀光所在也不必常修剪,陽光落雨自然而然,長得不齊整無妨,青少之時誰不尷尬? 尷尬的記憶好像就是學生時代的全部,現在想起還是覺得丟人臉紅,長相如是,性格如是,連談戀愛也是,自以為要交託一生,但分手的理由都荒誕可笑,情濃時恨不得把對方都給吃了,吵架時還要裝自己是小說裡的主角,說些做些令人事後羞恥不已的笨事情。其實青春的事情都是這樣,像是打破一地的彩色玻璃,嘩啦啦的大聲,又閃亮亮的照人,人家不覺得尷尬,我們又何必安什麼大帽子給人家?倚老賣老,沒地令人討厭。 青綠色的青春,鮮嫩生澀的滋味,沒有熟透的甜美又如何?清甜拂拂,就像你憶起初戀情人的英挺面容,看不到世故,也無胭脂沾擾,自然而然,不必多添顏色。 |
目前分類:美食小編碎碎念 (52)
- Oct 21 Sun 2012 01:01
青澀的Sauvignon Blanc
- Mar 16 Wed 2011 12:56
甜蜜團圓甜蜜酒
早在一月中,媽媽和姑姑們就交代:帶瓶葡萄酒上館子吃初二吧,已經先點了很多菜呢!我好奇的問:不喝以前的那些嗎?大家不都很習慣喝那些酒嗎?媽媽說是因為她去吃北方館子或是粵菜都看到別桌有葡萄酒,她也想試試。 我的確是知道這一兩年流行在中式和台式的餐廳裡喝葡萄酒,有很多朋友都會自帶酒或是在餐廳點葡萄酒,有些中餐廳也試圖為葡萄酒找定位,而這個新時尚,浪潮看來已經襲向了銀髮族,喝葡萄酒不再只是年輕人的洋玩意兒。 只是爸媽這一輩的人,圖的不是一口嚥下就能指天說地年份品種如數家珍,他們圖的只是酒汁的可口與餐桌上的欣快。於是,我選了瓶甜白酒。 「啊啊,中菜台菜多佐料又多材料,你選甜白酒是飯後喝嗎?」 |
- Jun 24 Tue 2008 12:26
如何享受一頓餐 - 以susur lee為例
我自己去吃了,我自己很滿意,許多朋友去吃了,絕大多數不滿意。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並不覺得因為我是常客,得到了不同的待遇,我也去看了很多人的blog,也和一些吃過的人討論了,試著想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最後的結論,卻可能有點像各打五十大板,甚至可能大家覺得我在偏袒,我必須先說明的是:我沒有得到亞都什麼好處,我只是很誠實的想把意見講出來。
|
- Sep 13 Thu 2007 16:20
秋高氣爽星光滿天烤肉大會 第二屆
|
- Jul 27 Fri 2007 15:07
一個人的早午餐
你曾經和自己對話,問自己想吃什麼嗎?你曾經很誠實用心的和自己討論一餐飯的決定嗎?然後很切實地去「執行」這個決定,不管要去多遠或是菜多貴或是一個人會不會尷尬嗎? |
- Jun 30 Sat 2007 17:59
好友來吃早午餐
|
- May 11 Fri 2007 14:31
砧板很重要
- Mar 21 Wed 2007 13:02
和爸媽吃早午餐
而且我發現不止我一人,一起長大的同學們,十數年今昔,大大不同,憤青變得愛家,疏離變得親密,更多時間投入與親人的互動,而不再顧著自己要飛要闖。特別是結了婚的,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心境更如大雨沖刷後的清明,開始知道「愛要及時」。 |
- Feb 12 Mon 2007 11:45
微風超市, Dean & Deluca & City Super BR4
趕著開年,超市新秀D&D和重裝版City Super在一週內紛紛開幕,距離不遠,很明顯的,這是一場至少看熱鬧絕不失望的大秀。 如果大家記憶猶新,微風廣場已經邁入第六年,五年前微風剛開時,和SOGO上演一場「既生瑜,何生亮」的選邊大戲。最受衝擊的當然是各個服飾名牌和化妝品,但超市這裡也不遑多讓,本來在SOGO超市戰功彪炳的西川正史先生,一陣塵土飛揚之後竟然出現在微風,說有多驚悚就有多驚悚。 |
- Nov 20 Mon 2006 10:33
Tapas Culture! 西班牙美食的隨興演出
--Patrick-- |
《跟著食物去旅行》電子報 |
|
- Oct 30 Mon 2006 10:21
萬聖節吃什麼?

- Oct 19 Thu 2006 16:34
法國乳酪主廚Tugdual DEBETHUNE專訪

那天早上,德貝頓先生一身T恤牛仔褲出現,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聯想到《終極殺陣》的計程車司機丹尼爾,長相雖大不相同,但同樣有獨特的氣質和動作。在採訪時,正好現場在泡烏龍茶,他很喜歡台灣的茶,一會兒玩茶具,一會兒撥弄泡開的茶葉,講起話來動作很多,擠眉弄眼,親和的解說各種問題。
以下的採訪節錄了比較與你我生活相關的問答,篇幅不長,但頗為實用。如果你不曾好好了解過乳酪,或是不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開始品嚐乳酪,德貝頓先生提出了一些頗為實用和有趣的建議,不妨一試!
- Oct 12 Thu 2006 15:30
Naked Spain! 原味西班牙
|
《跟著食物去旅行》電子報 |
|
- Oct 02 Mon 2006 22:28
誰來晚餐─庭園夜烤版
- Sep 28 Thu 2006 12:27
烤肉美味的秘密武器-香料 Spice
- Aug 24 Thu 2006 16:57
酒瓶軟木塞的來頭
法國香檳的經典品牌Dom Perignon,名字的來源是為紀念葡萄酒歷史中的曠世傳奇Dom Perignon修士,他除了是香檳釀造法的改革者,也是酒瓶軟木塞的發想與設計者。關於這項發明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這種塞子的發明想法來自於西班牙的朝聖者,這些朝聖者使用以葫蘆或皮革製成的容器時,上頭就是用軟木去塞住洞口。另一說則是說當Dom Perignon在現在的西班牙Extremadura自治區的修道院清修時,他發現了這種有彈性的樹皮,同時發現了它可能的應用方式。不管事實如何,至少在西元1670年以後才有酒瓶軟木塞這種東西的,但是遠溯至西元前五百年,古希臘羅馬時期黏土製的雙耳細頸瓶的封口材料就是用軟木去填塞的。
軟木塞的材料來源是Cork oak剝皮樹的樹皮,如今在Extremadura種植了58平方哩cork oak剝皮樹用以製作各式各樣的軟木塞,是Extremadura最重要的出口貨品。Cork oak的正式名字是栓皮櫧,屬山毛櫸科(Fagaceae)常綠喬木,學名為Quercus suber,原產於地中海一帶。Cork oak可取用作為軟木塞的部份是在外面的樹皮,Cork oak的樹皮生長得非常緩慢,質地富有彈性而緊實。Coak oak可以活二百年,一棵Cork oak需要三十年以上的樹齡才能取樹皮,之後每九至十二年才能再採收一次,因此許多種植Cork oak的農家都是一代代的家族傳承。而且Cork oak並非每次採收下來的樹皮品質都相同,一般而言要到第三次採收後的樹皮品質才能供作酒瓶的軟木塞使用,前二次取下的樹皮,中間空隙較多,做成的酒塞容易滲漏。收成時間長、產量不大,使得品質好的剝皮樹樹皮十分昂貴,是相當具有經濟價值的作物。 軟木塞為機器加工製造,但採收剝皮樹樹皮卻仍是技術性很高的勞力密集工作,須受過訓練的工人才能進行。每年五至九月是採樹皮的季節。有經驗的工人看準樹皮上的紋路,以經過特殊設計的長柄斧頭砍下,再沿環狀剝下樹皮,工作以二三人為一組,有經驗的工人一天可以採收六百公斤的樹皮。只採收樹皮的軟木農業可說是世上最環保的農業方式之一,雖有機器可以代勞,但機具不好控制,容易傷害剝皮樹再生樹皮的部份,因此至今仍延用著傳統人工採收。採收下來的樹皮要儲放一年後才能進行清洗和修整,依據要製造的軟木塞的長度,切割成不同的厚度,軟木塞的製作是沿著樹皮的生長方向用機器切割出來,切割出來的軟木塞要經過品質檢查,邊緣是否圓滑,表面是否磨平,最後要經過完全的消毒才能使用。 一般的軟木酒塞形狀都是簡單的圓柱狀,而香檳酒塞就不一樣了,形似蕈菇的設計不是直接以軟木裁切,而是將軟木先打碎,再分別加壓製成上下二個圓柱組件,以特殊黏劑接合而成。 全世界最大的軟木出產國是葡萄牙,占了總產量的一半,也是葡萄牙非常重要的出口商品。軟木除了製作酒塞,還可以用做其他使用,日用品業、建築業、工業、甚至航太業都用得上質地緊實又輕軟的軟木,軟木堅硬的樹幹本體,在千年前就被用於造船,優異的隔絕、延展、抗震、防水功能直到現在仍然以不同的方式應用在各種地方。
photo remain the copyright of WWF 本文感謝齊紹仁NOEL審訂 --Patrick-- |
《跟著食物去旅行》電子報 |
![]() |
|
- Jul 19 Wed 2006 17:07
《紅酒四大品種》品酒會會後
本週一的紅酒品種初探品酒會,圓滿成功。 我就不在這裡老王賣瓜,請大家觀賞Grace的大作 圓頂市集紅酒課 http://blog.yam.com/vito/article/2645259
--Patrick-- |
![]() |
《跟著食物去旅行》電子報 |
|
- Jul 13 Thu 2006 13:54
【活動】葡萄酒的第一堂課─單堂課程:紅酒、白酒、香檳

圓頂市集和好朋友們一起做一系列小小的品酒會,方式隨興,歡迎你呼朋引伴,來認識葡萄酒這位可愛的朋友,學一點門道,一窺迷人的葡萄酒世界。
我們將不再只是單兵作戰,陸續將有許多好手加入我們「導遊」的行列,也有更多的課程陸續開出!敬請您密切注意部落格、電子報、網站的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