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考感恩節的緣由,你會發現其實每個民族都有類似的慶典,只不過美國的比較有名。

這段歷史大家多有耳聞:1602年五月花號上的新移民來到新大陸,無奈水土不服又逢嚴冬,死傷逾半,好心的印地安人教這群清教徒耕作和漁獵,於是這群新移民有了第一個豐收,為了慶祝豐收、感謝印地安人的幫助,並且向上帝獻上感恩,所以有了這個節日。多年之後,感恩節已成為重大的節日,連休數日,家人團聚、商場下折扣,各地慶祝活動接二連三,反而收穫的歡暢淡薄了。

 

由此看來,感恩節和原住民的豐年祭其實是同一個原因,有了豐收,因此歡慶,因為有了收成,所以一定是以「吃」為主軸,把收成的作物、捕得的各種獵物鳥禽等做成各種食品,這些食品也順理成章的賦予了特定的意義。

在美國的感恩節裡,火雞是最大的主角,火雞是美洲的原生種動物,野生的火雞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早在阿茲特克文明就有飼養火雞,西班牙人將火雞傳回歐洲後,不斷改良,越養越大隻。火雞的英文名字Turkey是因為歐洲人覺得火雞頭紅羽毛黑,像是土耳其人的服裝而得名。火雞在新移民來以前就一直是北美印地安人的食物,當然好心的印地安人也沒有藏私留一手。所以新移民在第一次收成慶祝時,吃對他們而言十分新奇又好吃的火雞就很合理了,再加上歐式填塞後再烘烤的料理方式,大大一隻又很好看,新移民就有了一道結合故鄉和新家鄉的菜色。火雞經過歐洲改良再被移民帶入美洲和原生種交配改良得到今日的品種,美國人多半吃的是White Holland品種,肉質為白色,經特殊飼養而成為最受美國人歡迎的火雞。這種改良品種的火雞肉特別多,雞胸肉特別肥碩,但也因雞胸肉太厚,牠們是無法自行交配的,必須透過人工育種來繁殖。為了人類的口腹,只好犧牲了火雞的幸福。

說到填塞後再烘烤的烹飪型式,在歐式料理中常常出現,特別是雞鴨等禽類的料理,填塞的內容不一而足,基本上什麼都有。填塞物可以是為了吸收本體的香氣和精華,所以有些在裡頭塞進米飯、麵包塊、栗子、其他的肉品等;也可以是增添更多的香氣,比如塞入香草和內臟的混合物,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如果本體是大而厚的材料,就像是火雞一樣的,填塞物應該是己經可食的東西,不然熱氣透不過去,裡頭東西就不熟了。

烤火雞時流出的湯汁常拿來做成火雞肉的沾料,烤肉時流出的湯汁,再加上高湯、白酒、牛奶,並以麵粉或其他澱粉質稠化而得的醬汁,稱為Gravy,拿來沾火雞,中國人吃餃子也同時喝煮餃子的湯,稱為「原湯化原食」,火雞Gravy也有點這種意思。

除了Gravy,蔓越莓醬汁也常用來沾烤火雞吃,北美和北歐盛產蔓越莓,當水果吃其實酸得牙軟,沒什麼香氣,並不好吃,作成果乾或醬汁時表現要比直接吃要好得多。火雞之外,當季盛產的南瓜、蘋果、玉米、地瓜等也是節慶食品的重點,美國人習慣加上一堆糖做成派餅來吃。

一個節慶的儀式,如果是大家都重視的節日,各種儀式常也是與時俱進而非千篇一律,比如說台灣人的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有道理,那吃烤肉又有什麼麼道理呢?除了商業炒作噱頭加上烤肉好玩又熱鬧,其實沒有道理。感恩節也一樣,美國總統如今在感恩節都要「赦免」火雞,這個「習俗」來自於杜魯門總統,吃的東西平常你不會「赦免」,唯獨到了感恩節才有這樣的特定儀式,符合節慶的氛圍,又彰顯了總統的「威風」,美國人也頗買帳。節慶儀式的嬗變又是另一個有趣的探究了。

民以食為天,糧為生之本,不管是感恩節還是豐年祭,都洋溢著對自然的謙卑和謳讚,食物可貴之處,除了飽人肚腸,也因為糧食總是經過一番種植的辛苦,才有豐厚的收成,陳之藩說要謝的人太多,只好謝天,想來就是這樣的心情,有豐收的日子裡,用各樣的美食,禱祝感恩,一己之力渺小,越顯得恩典滿滿,只不過現代人早己不親手收穫糧食,感恩之心也難以為繼,意義遂轉化成家人團聚的安慰,換一個面貌,繼續感恩。

 

--Patrick--

 

《跟著食物去旅行》電子報

 
la marche 圓頂市集
看故事 Story找食材 Shop找食譜 Cookboo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marc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